寧工發〔2019〕10號
關于開展困難職工農民工技能培訓促就業
專項活動的通知
各市、縣(區)工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勞動保障)局、扶貧辦:
為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辦公廳、政府辦公廳《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關于推進脫貧富民戰略的實施意見》(寧黨發〔2017〕33號)精神,切實加強困難職工、下崗職工和農民工就業技能培訓,提高就業能力,實現精準幫扶、精準脫貧,自治區總工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扶貧辦聯合開展困難職工農民工“三個一”技能培訓促就業專項活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脫貧攻堅,精準幫扶,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有效緩解務工人員“就業難”及企業“招工難”等問題,積極開展困難職工和農民工技能培訓活動,為城鎮待崗轉崗職工、下崗失業人員以及農民工創造創業就業條件。
二、活動主題
活動主題為:“加強技能培訓,提高就業能力,助力脫貧富民”
三、活動時間
2019年3月至11月。
四、工作目標
組織實施“三個一”就業技能培訓規劃:全年培訓城鎮下崗失業人員1000人;培訓轉崗待崗職工1000人;培訓農民工1000人。通過培訓,力爭使各類培訓人員80%以上獲得初級以上技能等級證書,70%以上實現就業或自主創業,努力使停產、半停產企業職工實現穩定就業或成功轉移就業,力爭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培訓目標。
五、任務分解(具體見指標分配表)
(一)培訓城鎮下崗失業人員1000人。其中,銀川市300人,石嘴山市300人,吳忠市200人,固原市100人,中衛市100人。
(二)培訓轉崗待崗職工1000人。其中,銀川市300人,石嘴山市300人,吳忠市200人,固原市100人,中衛市100人。
(三)培訓農民工1000人。其中,銀川市150人,石嘴山市150人,吳忠市200人,固原市300人,中衛市200人。
六、培訓對象
已經錄入全國工會幫扶系統(建立困難職工檔案)的困難職工、就業困難的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待崗轉崗職工、農民工,自治區脫貧攻堅建檔立卡戶等。
七、培訓資金
各級工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與扶貧辦要通力合作,積極爭取財政培訓資金支持。自治區總工會籌集基礎培訓資金100萬元,五市工會(含縣區)自籌培訓資金各不低于50萬元,專項活動總體培訓資金不低于350萬元。
八、實施步驟
(一)動員階段(3月1日—3月31日)。按照培訓總體部署,廣泛發動各級工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與扶貧辦,要以切合實際的形式啟動當地技能培訓促就業活動,在為廣大就業困難人員“送崗位,送技能,送維權服務”的基礎上,調動培訓對象積極性,將“要我培訓”轉變為“我要培訓”。
(二)摸底階段(4月1日—4月30日)。對轄區內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和新失業的人員進行一次普遍入戶調查,了解其具體困難和就業需求,根據重點脫貧區域具體情況確定培訓班次和培訓種類,將勞動力素質提升培訓和該地產業發展相結合,以“一村一品”的特色培訓為參考,推動區域或行業培訓規劃,打造品牌培訓工作,通過補短板、提素質、拓就業、促增收實現穩定脫貧。
(三)實施階段(5月1日—10月31日)。根據總體計劃和分配指標,整合多方資源,執行目標責任制,建立有效考核機制。一是要依托有培訓資質的職業技能培訓學校、職工培訓基地、農民工業余學校等培訓機構,提高培訓的實效性和專業性。二是要加強與企業合作,利用企業實操技術優勢,與企業進行聯合或委托培訓。三是要結合市場用工發展方向,選擇群眾需求迫切、技術要求高的部分職業(工種),采取直補個人的培訓方式,具體職業(工種)類別和補貼標準可參照寧人社發〔2017〕7號文件規定執行。四是要建立健全培訓資金使用監管制度,嚴格按照培訓實名制度和培訓資格認證要求核銷培訓費用,進一步加強監督管理,確保培訓資金按規定足額使用。
(四)總結階段(11月1日—11月30日)。活動結束后,以地級市為單位,及時總結基層探索出的好做法、好經驗、好模式,于2019年12月1日前將技能培訓促就業專項活動情況報告和統計表報自治區總工會權益保障部。自治區總工會將適時組織相關部門對各地技能培訓計劃指標完成情況進行抽查考核,將考核結果在全區范圍內進行通報,并對開展培訓活動扎實有效地單位及個人進行通報表彰。
九、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明確責任。要認真分析當前就業形勢發生的新變化和新情況,充分認識當前經濟形勢對就業工作的新挑戰,明確做好技能培訓工作的主要任務。各級工會要積極統籌培訓資金,將培訓活動列入同級工會經費預算,并制定培訓計劃、下達培訓任務、統一培訓標準、保障培訓補貼、嚴格考核驗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配合做好職業技能培訓、鑒定方面的技術支持和服務;扶貧辦要根據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規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農民工技能培訓提供優惠政策支持。各部門要有專人負責與培訓機構、培訓對象的對接、組織、管理工作,形成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共同推進的工作機制,確保專項活動順利實施。
(二)建立制度,嚴格管理。要創新培訓組織、教學、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各項監管制度,提高培訓和就業服務質量。要建立一人一檔培訓檔案,認真做好資格審查、培訓備案和補貼申報等工作;對培訓對象要采用實名制管理,將學員的基本信息、接受培訓和參加實訓情況、職業技能等級鑒定結果和發放培訓補貼金額等事項進行登記造冊,接受檢查考核和培訓資金使用情況審計。培訓結束后,各單位要將《技能培訓實名制匯總表》上報自治區總工會權益保障部,經審核查證后,根據培訓情況下撥培訓專項資金,培訓資金要做到專款專用,區總將對各單位培訓資金使用情況進行檢查。
(三)加強宣傳,正確引導。通過廣電新聞、報刊雜志、互聯網和工會服務信息平臺等媒體,大力宣傳開展技能培訓的重要意義,營造關心支持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培訓工作的良好社會氛圍。強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意識,對培訓工作中有突出作為的單位和個人進行重點宣傳;樹立“扶貧必扶智”理念,注重宣傳實現脫貧富民不僅要“富口袋”,還要“富腦袋”,堅決阻斷貧困思維代際傳遞,逆向推動培訓促就業工作不斷向縱深發展。
聯系方式:
自治區總工會
聯 系 人:鄭文峰 梁 冰
聯系電話:0951-2090075
電子郵件:nxzghfbb@163.com
自治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聯 系 人:李 棟
聯系電話:0951—5099119
自治區扶貧辦
聯 系 人:馬任發
聯系電話:0951—6712449
附:1.2019年困難職工農民工技能培訓促就業專項活動指標任務分解表
2.2019年困難職工農民工技能培訓促就業專項活動摸底調查表
3.2019年困難職工農民工技能培訓促就業專項活動實名制匯總表
4.2019年困難職工農民工技能培訓促就業專項活動統計表
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
總工會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寧夏回族自治區扶貧開發辦公室
2019年3月5日
附件1
2019年困難職工農民工技能培訓促
就業專項活動指標任務分解表
單位(含縣區)
|
城鎮下崗失業人員
|
轉崗待崗職工
|
農民工
|
銀川市
|
300人
|
300人
|
150人
|
石嘴山
|
300人
|
300人
|
150人
|
吳忠市
|
200人
|
200人
|
200人
|
固原市
|
100人
|
100人
|
300人
|
中衛市
|
100人
|
100人
|
200人
|
總 計
|
1000人
|
1000人
|
100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