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黨育英才,為國育賢才,是我畢生的追求。”1月5日,參加自治區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后,民進石嘴山市委會主委、寧夏理工學院院長趙惠娥說。
1986年,大學畢業的趙惠娥加入建校不到1年的石嘴山聯合大學。望著樹無幾棵、房無幾間,只有校墻圍起來的92畝戈壁荒灘,趙惠娥帶領學生挖石子、篩沙子、搬磚頭,憑著滿腔的熱情,建起了一排教室,開啟了自力更生的建設發展之路。以學養學,舉步維艱,歷經30多年艱辛,終于把學校建設發展成一所近70個專業的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普通本科高等學校,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近10萬名應用型人才。
30多年來,除教職工正常的工資開支、教學科研管理費用外,學校收入全部都投入到了建設之中。2009年,上級領導到學校視察,看到荒灘上崛起的教育殿堂,感嘆地說:“辦學不為名、不為利,有膽有識,是辦教育的真勇士!”領導的稱贊更加鼓勵和鞭策了趙惠娥。
為了學校的建設發展,趙惠娥殫精竭慮,夙夜在公,多方籌措辦學經費和建設物資,只為學校的辦學條件再強一點,學生的學習環境再好一點。2010年,她把榮獲“石嘴山市政府第三屆功勛獎”所得的10萬元獎金全部交給學校作為辦學經費。如今,年過半百的她,還把自己30多年來的積蓄捐獻給學校作為學生的獎學金基金。有人不解和質疑:“你這么辛苦,日夜為學校操勞,理應得到回報,這樣做,圖什么啊?”她坦然地回答:“獎勵是黨和人民賦予我的社會責任,把這所學校辦好是我一生的追求。”
寧夏理工學院是全國最早成立黨組織的民辦學校。趙惠娥深知,發揮好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干事創業才能無往不勝。要確保黨組織的建設發展,就必須要確保所需經費的全力支持,為此她提出黨建工作經費“上不封頂”。目前,學校已建成全區五星級基層服務型黨組織一個、培育三個,開展“四個一”精準幫扶學雷鋒活動、創新德育教育新模式,學校黨建工作始終走在全區民辦高校前列,獲得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特別報道。
社會各界對趙惠娥的辦學精神和成果都給予了高度評價和肯定。她先后榮獲國家級、省市級各類表彰獎勵20多次,在經濟學、財務管理學、金融學等領域有很深造詣,其理論著作在實際教學中深受同行業專家好評。她身上煥發出的熱情、質樸、志存高遠、巾幗不讓須眉的精神魅力,正是這個時代勞動精神的楷模!(記者 畢競)
|